首页 > 青少年儿童心理 > 亲子沟通 > 正文

性教育:父母的裸体,孩子能看吗?

2017/07/12

  孩子4岁之前,父母与他一起洗个澡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允许女儿与母亲一起上卫生间,一起洗澡;男孩可以和父亲一起上卫生间,一起洗澡。但男孩与母亲之间就不可以这样,同样,女儿与父亲之间也不可以这样。在许多家庭里,父母认为让孩子看见自己的裸体很尴尬,从不在孩子面前裸体,不与孩子一起洗澡、上洗手间。这都是不正确的。

  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缺乏从兄弟姐妹那里了解异性的机会,如果从来也没有看见过成人的裸体,孩子就无从知道两性身体的差异;这些孩子稍大一点之后,一旦看到异性身体或者成年人的裸体,他们就会感觉惊奇,认为异性的身体不正常。

  有一个5岁的男孩,从小是由爸爸带着洗澡,从来没有看见过妈妈的裸体,在他的意识里,妈妈的身体与他和爸爸是一样的,都有小鸡鸡。有一天爸爸忙,妈妈第一次和他一起洗澡,当他第一次看到妈妈的裸体时,吓得大哭,惊恐地哭喊爸爸:“爸爸,妈妈的鸡鸡掉了,她不能够尿尿啦!”妈妈先被吓了一跳,不明白儿子为什么哭喊,等妈妈明白儿子是担心她没有小便的器官时,急忙给他解释,说妈妈尿尿的地方和你们不一样。儿子不相信,一定要妈妈尿尿给自己看,最后妈妈当着儿子的面小便后,儿子终于放心了,也知道了女人与男人的身体有不同之处。

  所以,在孩子4岁之前,父亲和母亲与孩子自然地一起洗澡,或者满足孩子看父母洗澡或上洗手间的欲望,是让孩子了解成人身体的最自然的方式。孩子年龄越小,这个过程就越容易进行。我的儿子在两岁8个月时,对我们的身体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他发现洗澡的时候大人是不穿衣服的,于是,只要家里有人进入浴室洗澡,他便端上一个小板凳,坐在浴室门口像看电影一样,不允许洗澡的人关门,否则就大哭。喜爱他的外婆下令所有人洗澡都不许关门。于是儿子尽情地看家里所有男人和女人的裸体,这样的情况持续了近两个月就结束了,儿子不再坐在浴室门口看每一个人洗澡了。我们洗澡的时候提醒他是否要看,他会摇着头告诉我们他不看了——他的兴趣转移到了其他地方。

  一般家庭中,妈妈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孩子,孩子也容易看到和触摸到妈妈的身体,比如妈妈带孩子洗澡时,孩子就很自然地了解了妈妈的身体。当孩子想了解爸爸的身体的时候,却很少有这样的机会,孩子只有寻找爸爸洗澡或上洗手间的机会,了解爸爸的身体。

QQ截图20170712102826.jpg

  有这么一件好玩的事,说给大家听听

  皮皮是个4岁的女孩,从来没有和爸爸一起洗过澡,也没有看到过爸爸的身体,近两个月来却吵着要看爸爸洗澡。为了防止皮皮的骚扰,皮皮爸洗澡的时候都要紧锁卫生间的门,不让皮皮进来。皮皮却不依不饶,一边对着门拳打脚踢,一边哭着喊:“开门,开门,我要进来,我要进来!”皮皮爸始终坚持不开门,皮皮妈也无可奈何。

  一天,皮皮一家三口与朋友一家一同郊游,朋友家有个男孩,与皮皮一般大。在山上游玩的时候,男孩要小便,皮皮一看,机会来了,于是来到男孩旁边看他尿尿,看到了男孩的鸡鸡,立即兴奋得大叫不已:“啊,小鸡鸡,小鸡鸡!” 皮皮妈赶紧过去,想阻止皮皮的叫喊,只见男孩非常冷静地对皮皮说:“要看到小鸡鸡很容易啊,你不要大喊大叫嘛!”皮皮妈见状,差点晕倒。

  回家后皮皮妈给皮皮爸做工作:“老公啊,你还是献身吧,你的女儿都去看别人的鸡鸡了!”皮皮爸坚定地说:“不可以!”

  过了几天,皮皮看见爸爸准备洗澡了,于是站在卫生间门口,坚持要看爸爸洗澡,经过皮皮妈的思想工作,皮皮爸有些改变,于是对女儿说:“好吧,等我进去准备准备。”女儿在门外耐心等待,见爸爸一直不开门,又开始哭闹,皮皮妈力挺女儿,皮皮爸终于打开了门,女儿一看,大哭:“啊……呜……我不要你穿游泳裤洗澡,脱掉脱掉!呜……”皮皮爸低头,一言不发,满脸通红,憋了足足一分钟后脱下游泳裤。女儿立即停止哭泣,上前仔细观察爸爸私处,然后用手摸摸,说道:“哦,原来是这样的啊,早给我看不就完了吗。”说完笑着满意地离开,从此不再骚扰爸爸洗澡了。

  在孩子性心理的发展过程中,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的心理发展得到满足,其性心理就向前发展一步,表现为兴趣转移,向更高一级的心理阶段发展。这时如果没有得到满足或者被压制,孩子性心理发展就会停滞不前,表现为这个行为期延长,兴趣持续不发生转移。这就是为什么父母对孩子观看父母洗澡、上卫生间的要求采取拒绝和压制的方式,有的孩子就会变本加厉,想看父母身体的欲望就会愈演愈烈,而且这样的欲望会持续很长时间的原因。有的孩子则把这种欲望压制下来,到了青春期后,被压制的欲望会重新爆发,使孩子做出不妥当的行为,带来不良的后果。在前面所说的小凡的故事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这样的后果。

  英国性心理学大师哈夫洛克·霭理士认为:孩子对裸体的认识越早获得越好。假如一个儿童在童年的发育时期,始终没有见过异性儿童的裸体形态,会引起一种病态的好奇心理;然后一旦突然见到异性成年人的裸体形态,精神上可以是一个痛苦的打击。如果一个儿童对成年人裸体的好奇心从来没有被满足过,就为成年后的性心理异常和性犯罪留下了空间。比如成年后通过偷看异性浴室、偷看异性身体、偷看异性卫生间等获得性的满足。

  对于4岁以前的孩子,如果他想了解成人的身体,我们不但要让孩子看,而且还要大方地、坦然地、自然地让孩子看!孩子年龄越小,这个过程就越自然。父母要明白:现在我们坦然地让孩子看我们的裸体,目的是将来孩子不去偷看异性的身体。如果童年时期对身体了解的欲望被严重压制,成年后就容易形成暴露癖或偷窥癖。

QQ截图20170712102807.jpg

  为4岁以上的孩子准备的两套补课方案

  孩子在几岁以后就不可以随意地看父母洗澡和上洗手间了呢?我们的原则是首先要顺应孩子性心理的发展,在孩子4岁前,父母要以满足孩子对裸体的好奇心为主,不要强调隐私的教育;孩子4岁以后,再逐渐加强让孩子重视身体隐私和尊重他人身体隐私的教育。

  如果孩子现在已经6岁了,之前孩子对成年人裸体的好奇心没有被满足,那么我们要一边满足孩子对裸体的兴趣,帮孩子补上这一课,一边进行认识身体隐私和尊重他人身体的教育,对孩子实行“双轨制”。当然,6岁的孩子看到父母的裸体所提出的问题,可能要比4岁前孩子看到父母裸体提出的问题“尖锐”得多,父母要做好足够的心理和知识准备,才能够顺利“过关”。

  当然,孩子的年龄越大,父母要为孩子“补课”就越困难,由于我们的文化使父母很难在年龄较大的孩子面前暴露自己的身体,同时年龄较大的孩子也很难接受父母的裸体,这种使双方都可能尴尬的场面让父母很难把握和处理。对于6岁以后的孩子,父母可以用图文并茂的儿童性教育图书,来帮助孩子认识人体,回答孩子的相关问题。如果10岁的孩子想看父母裸体,而父母又有足够的能力来对待孩子看父母裸体后所产生的心理变化和提出的相关问题,那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有的父母或家人急于让孩子认识身体的隐私部位,急于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在孩子4岁前就开始强调保护隐私的教育,这就扰乱了孩子心理发展的轨迹和规律。

  有一个两岁半的女孩,从小奶奶就在孩子洗屁屁或是上厕所时,告诉孩子不要给陌生人看见或是男孩看见她的屁股,所以女孩一到洗屁屁或是上厕所时就都念叨:不要给陌生人看见或是男孩看,说完会去关厕所门。爸爸或是爷爷走过来,她就要大叫:你不能看的。上了幼儿园后,女孩在幼儿园午睡和上卫生间时,同伴之间都可以自然地看到对方的身体,也有小朋友看了她的身体,于是女孩不愿意去幼儿园,她告诉妈妈:“幼儿园的小朋友好羞。”-

  奶奶对孩子的教育导致了孩子对身体和生殖器部位的过度紧张,女孩对自己正常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了耻辱感,并对自己作出不恰当的评价,认为自己看到小朋友的身体就不是“好孩子”。

QQ截图20170712102626.jpg

  奶奶的教诲与孩子内在的发展产生了冲突,给了孩子很大的压力,让孩子挣扎其中,孩子的性心理发展也将停滞在这个阶段。如果女孩要改变目前的状况,奶奶必须改变对女孩这样的教育,女孩的爸爸妈妈要坦然地与女孩一起洗澡,让女孩放松对身体和器官的紧张。

  如果我们的孩子心理发展停滞在某个阶段,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会表现出与心理年龄不相符的行为。-

  有一个6岁的男孩,父母非常强调隐私教育,孩子从小到大一直和爸爸洗澡,从来没有和妈妈一起洗过澡,孩子从来没看到过妈妈的身体。最近妈妈发现,如果妈妈的衣服领口比较低,儿子就会注意妈妈的乳房,有种想看的样子,有时也会突然摸捏妈妈的乳房。男孩的行为反映出男孩的性心理停滞在4岁以前的阶段,因为4岁以前的儿童才会表现出对妈妈乳房和身体浓厚的兴趣。-

  如果我们要帮助6岁以后的孩子弥补孩子在4岁前性心理发展的缺陷,我提出两种方案供父母选择,这两种方案都必须在父母有了充分的准备后才能够实施。

    妈妈要帮助孩子解决性方面的问题,首先需要自己具有帮助孩子的能力。这个能力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妈妈的性价值观要科学,如果妈妈谈性色变,是不能够对孩子谈性的;其次是妈妈的性知识结构要健全,性知识结构不仅仅是关于性生理的知识,还包括了儿童性心理发展的知识;第三是懂得适时适度地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在妈妈尚未准备好之前,与孩子谈性是不妥当的。

  第一种方案:父母自然地与孩子一起洗澡1~2次,让孩子了解爸爸和妈妈的身体,同时父母要与孩子交流,解除孩子对父亲或母亲有关身体特别是性器官的所有疑惑,然后对孩子进行认识和保护身体隐私、尊重他人隐私的教育。-

  第二种方案:用图文并茂的儿童性健康教育读本,让孩子通过图片了解女性的身体。父母要与孩子一起做亲子阅读交流,解除孩子对男女有关身体及性器官的所有疑惑。同时也对孩子进行保护身体隐私和尊重他人隐私的教育。我编写的《成长与性》上册可以满足孩子和妈妈这方面的需要。父母可以通过画本搭建与孩子交流的平台,在与孩子的交流中,不仅交流性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交流性的价值观。

上一篇:恋爱成功学:两性关系中的心理需求 下一篇:妄想症等于精神分裂症?
相关文章 热点文章

儿童孤独症的表现及治疗对策

2016-11-07 16:12:11

什么是“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2016-11-07 16:31:36

如何照顾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孩子?

2016-11-07 16:28:19

影响孤独症预后的因素有哪些

2016-11-07 16:20:52

关注千叶莲心理微信
关注兰亭心理微信

在线QQ医生

健康咨询热线
0755-22318729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千叶莲心理医院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粤ICP备19011159号